西晋,算是中国历史上统一过的大王朝,但名声可真不咋地,比别的朝代差远了。在结束了三国那段乱世后,西晋没能带着中国进入新的辉煌时代,反而让中国掉进了魏晋南北朝那个长达好几百年的大乱斗里。这段乱世的时间和混乱程度,比之前的三国还要猛得多。
所以,西晋覆灭后,主要由西晋皇室成员建立的东晋,也接过了这个历史包袱,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皇权特别不稳。在一百来年里,皇权几经起伏,变动频繁。
【一、西晋的灭亡造就了一系列社会及政治问题】
西晋因为搞了一套不行的政治制度,最后就没了。
说到三国,因为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,它在中国人心里那可是出了名的一个时代,大家对魏、蜀、吴三国之间的争斗也都挺了解。不过,这三家肯定做梦也没想到,最后竟然是晋朝把他们都给灭了。在曹魏快不行的时候,魏明帝曹叡一死,司马懿就跟曹爽斗上了,最后司马懿赢了,司马家就这么掌握了曹魏的大权。
另外,因为以前的曹魏掌权者对自家宗室成员太过提防,把他们的权力压得很低,所以在司马氏想要篡权时,几乎没碰到曹魏宗室什么像样的反抗。这样一来,司马氏顺利取代曹魏就变得容易多了,曾经轰轰烈烈的三国时代也就这么落幕了。
西晋王朝一建立,司马炎就学聪明了,他没像曹魏那样死命压制自家亲戚,反而是反着来,搞了个分封制,把司马家的孩子们都封到了全国各地。可司马炎一死,事儿就来了。他选的接班人司马衷,能力实在不行,大家都叫他傻子。这样一来,皇后贾南风就瞅准机会,开始独揽大权,还想方设法地削弱那些跟她不对付的人,好让中央集权更稳当。
中央发生大变动后,各地的王爷们瞅准时机,都想趁机捞一把,于是纷纷起兵作乱,这就是有名的“八王之乱”。八王之乱过后,西晋的国力大打折扣,最后在内外部少数民族的联手打击下,彻底垮了台。西晋剩下的那些皇族成员和大家族的人,都跑到南边去了,建立了东晋,这事儿叫“衣冠南渡”。
东晋皇家的没落,那是历史积累下来的问题所导致的。
从西汉武帝那时候起,地方上的大佬们就开始悄悄壮大。他们钱包鼓鼓,军事力量也不容小觑。有了钱做后盾,他们又把持了文化大权,通过文化进一步掌控政治,这样一来,中央集权可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。
东汉那会儿,虽说之前西汉垮了,战乱了好些年,但东汉能立起来,靠的就是和大地主、大豪强的联手。所以呀,这些地主豪强的势力在东汉不但没少,反而越来越大了。时间一长,他们就变成了能传好几百年不倒的大家族。到了东汉快结束的时候,汝南的袁家,就是袁绍那一家子,人称“四世三公”,牛气冲天,是当时最厉害的家族之一。这也是为什么诸侯们打董卓的时候,要选袁绍当头儿的原因之一。
在汉末到三国那会儿,大家都知道曹操、刘备、孙权是台上的大明星,但其实他们背后,也就是说魏、蜀、吴这三个国家背后,都站着好多有权有势的大家族。说白了,要想混得风生水起,成为一方大佬,就得有那些大家族撑腰。比如说曹操,他背后有汝颍那些大家族;刘备呢,靠的是荆州和益州的地主们;孙权则是得到了江南那些士族的支持。
在曹魏这个政权里头,曹操本人的政治手腕和军事上的威名,那可是曹魏建立和壮大的大功臣。再加上曹丕和曹叡两人在政治上也挺有一套,所以曹家的宗室成员们对其他那些大家族,都能稳稳地压一头。虽说做不到让所有家族都百分之百听话,但曹家绝对是说了算的老大,这事儿明摆着呢。
然而,司马家族篡权之后,西晋的当权者司马氏和那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就悄悄变了样。虽说司马氏也算不上是穷苦出身,但要是跟那些有着好几百年根基的大家族相比,他们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。
司马家搞的那套篡位把戏,从根本上就没啥正当性可言。他们掌权后,在那些大家族眼里,更是站不住脚。这样一来,其他大家族就有了机会,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和政治地位。
其实吧,八王之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些大家族为了抢权力和利益闹出来的。西晋一完蛋,司马家遭殃最狠,他们的政治地位跟着军事实力一块儿下滑。到了东晋,司马家想保住皇上一家独大的位置,可就难喽。
【二、东晋皇权经历了多次的消长变化】
东晋的皇帝权力啊,从一开始就没站稳脚跟。
西晋还没完蛋的时候,司马睿就已经跑到江南地区开始搞建设了。西晋一朝垮台,他立马就坐上了皇位,东晋就这么建起来了。那时候,东晋朝廷最头疼的事儿,就是北方的贵族和南方的贵族老闹矛盾。
一方面,那时候,南北两边的士族之间本身就有挺深的地域偏见,思想上文化上也差异挺大。另一方面呢,北方士族一来,真真切切地动了南方士族们的奶酪,这让两大政治势力在东晋刚开始那会儿,很长时间里都处得不太对付。
碰到这种局面,王导先是靠自己在北方贵族圈里的名头,把北方的贵族们拢到一块儿。然后,他又主动跟南方的贵族们拉近关系,甚至学起了南方的吴地方言。这样一来,南北两边的关系就缓和多了。
另外,说到军事方面,王导的兄长王敦多次出手,摆平了南方本地的那些叛乱,这样一来,他和王家在政治上的地位就噌噌往上涨,东晋这个新朝廷也因此站稳了脚跟。确实,司马睿在这个过程中也刷了点存在感,让人知道了他皇帝的身份,但说实话,真正挑大梁的还是王导和王敦,特别是王敦,他手里的兵权大得很,整个朝廷基本上都被他捏在手里。
所以,司马睿登基建立新纪元后,东晋刚开始那会儿,人们都常说“王家和司马家,共享天下”,这足以说明王家势力有多大。不过话说回来,司马家作为东晋皇家的招牌,也算是站稳了脚跟。后来那些想推翻东晋的权臣,很多都是因为碰了这个招牌的钉子而失败。
东晋那会儿,皇上的权力可真是弱到了谷底,差不多快没了影儿。
王敦之乱那会儿,晋朝朝廷被打得落花流水,晋元帝司马睿都无奈地说要回老家琅琊,给能人让路。可王敦呢,他一人独揽大权后,因为胡来一气,慢慢就把自己搞孤立了。不光别的大家族开始站队支持朝廷,就连他亲信里的王导也跟他划清界限,这样一搞,王导还落下个大义灭亲的好名声。
晋明帝坐上皇位后,他就开始想办法削弱王氏一族的势力。比如说,他把王彬从荆州调走,另外找了一些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家族来帮忙,这样做确实给东晋皇室巩固权力出了一份力。但可惜啊,他当皇帝的时间太短了,而且,他支持的那个庾亮还背叛了他。这样一来,他想加强司马家皇权的那些努力,最后还是没能成功。
后来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,东晋的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,但他们手里的权力,也就勉强能让国家不乱套,根本谈不上什么集权。等到桓温掌控了东晋的大权,皇室的力量就跌到了谷底。尽管简文帝啊、那些大家族啊都在使劲儿帮忙,但东晋皇室那时候还是差点儿就被灭了。
最后,多亏了谢家和王家的联手阻挡,桓温才没能得逞篡位,算是给司马家留了点面子。不过话说回来,事情都有两面性,桓温为了篡位,搞了些官职改革和土地整治,中央的权力是大大增强了。但他一失败,这些好处就都被司马皇族给收了,也为他们以后掌权铺了路。
3、到了东晋快结束的时候,司马家族迎来了他们的荣耀时刻。
谢家是淝水之战的大功臣,打完这场胜仗后,他们家的权力和声望都涨到了最高点,谢安手里握的权,比之前的桓温还要多。可到了得在家族和皇室之间挑一个站边的时候,谢安一点都没犹豫,直接站了皇室那边,把大权都交给了当时的皇帝司马曜,一点条件都没讲。
由于桓温之前推行的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手段都落到了实处,司马曜这才成了东晋头一个真正把大权攥在手里的皇帝,说是“一言九鼎”也不为过。但司马曜掌权以后,心思却没放在怎么稳住皇位上,反而是一味地贪图享乐,结果司马家没过几年好日子,就被刘裕给彻底灭了。
【三、总结】
简单说,东晋这个国家,虽然只在历史上露脸了一百年左右,但司马家的皇位那可是相当波折,跟坐过山车似的,忽上忽下。从东晋一开始,司马家的皇位就没坐稳过。后来,就算晋明帝这些人再怎么努力,皇位还是摇摇晃晃,差点就摔了。桓温掌权那会儿,更是司马家皇位最危险的时候。不过,挺过这次难关后,司马家迎来了他们最威风的时候,虽然也就威风了几年,但对司马家来说,那真是宝贵得很。
蜀商证券-配资平台买卖股票-股票在线配资开户-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